【国旗下的讲话】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
- 团旗飘扬|2020-11-30
-
作者:学生处
-
阅读量:1570
大家好,我叫邹玖霖,听名字就知道,我是一名“90后”。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大学毕业后,要去哪里?要做什么?
我大学毕业,最初选择工作的时候,其实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就是想回到家乡,回到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直到2018年 2月,我请缨去奉家镇秦人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事扶贫工作开始,让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更清晰地认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奉家山这个地方,怎么说呢?18年刚去的时候,我的感觉只有一个字,远,太远了!哪怕是从县城出发,我们也要坐2个小时的车,而且全是山路,翻过了一座山,还有一座山。每进山一次,我就晕的天旋地转、肚里翻江倒海,当天就只能靠一瓶藿香正气水延续“仙气”。
奉家山平均海拔500米,空气是清新的,水是清的,天是蓝的。这地方度假避暑很舒适,但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日子过的却不是那么好。大山孕育了丰富的物产资源,但是同样阻隔了与外界的交流,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守着贫困过日子。举个简单的例子:奉家山盛产高山红心薯,这是城里特别喜爱的绿色有机食品,可当地农户吃不完,都拿来喂了猪。把红薯拿来喂猪,不是因为太有钱,而是因为信息闭塞,销售渠道不通,红薯加工品根本卖不出去。
因为贫困,这里的一些小孩子常年没有买过新衣服,甚至有的孩子上学,要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而那些山路都是连摩托车都走不了的田埂路,下雨天,不知要摔倒多少次。
我记得当时有一个贫困户,叫奉祥。两父女,女孩子今年11岁,天生兔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豁嘴”。妈妈生完孩子因为忍受不了如此贫困潦倒的家境偷偷离开了,再也没有回来。上学后,因为山路荆棘、蛇虫遍布,奉祥每天天不亮就要送着孩子去学校,再回来放牛,下午扒拉口饭又急匆匆地赶去接孩子,一天两个来回,七八个小时的山路。
为了修通那条路,我自己常从那走,有一次,一条两米多长的黑蛇突然从前面的草丛里冒出来,沿着我的脚下缓缓爬过,只感觉背后冷汗直流。那次后,我赶紧网购了那种包裹严实的登高鞋,现在进村,登高鞋和登山杖是我的标配。
通过详细的调研了解,要让孩子们上学更便利,要让村民们提升收入水平,这条路,必须修。千难万险,现在路终于修通了,像奉祥送孩子上学,骑摩托15分钟就到了,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当地村民大力发展了种养殖业。今年村里打算凭借这条路发展大型环保养猪场,现在这个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中。
有人可能会说,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他们以前就没想到修路呢?
同学们,比起修一条路,帮助他们从思想意识上转变,拔掉思想里的穷根,才是我们工作最大的难点。
在这以前,别说让大家主动出钱出力修路,当地有的老百姓甚至不想摘掉贫困的帽子,就是想领着国家的低保金,一个月有两三百,一年也有两三千,他觉得也挺好,不劳动也有钱。为了完成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想了很多办法。一方面,我们坚持扶贫先扶智,“扶贫不扶懒汉”,弘扬勤劳致富光荣的正能量;另一方面,我心里也清楚,光喊口号不行,还必须给他们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致富方法。
现在国家重视扶贫,各种政策都有扶持,尤其是互联网+扶贫,所以,我看准机会,就在省电商扶贫平台注册“奉家山原味土特产”的扶贫小店,专门销售奉家山的土特产。当时村子里的人不知道怎么做电商,我和社区干部、扶贫队员就挨家挨户的去农户家里收货,我自己什么都做,质量把关、收货、发货、送货、做店小二等等。为了保证品质,还会和村民讲怎么保证生产质量和卫生,那年冬天,我们一共卖出了1300多斤的红薯干,给21个贫困户增收了4万多元。因为送货频繁,我的手机号码,被标记成了“快递来电”,不过这也是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标识。
这两年扎根扶贫一线,我最深的感受是,现在的农村是一块广阔的天气,年轻人可以扎根基层、大有可为。现在硬件障碍都清除了,软件也逐步改善,村民劳动致富的思想也逐渐通了。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但这绝不是终点,而是中国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新征程。
以前,大山里的人,都想要走出来, 现在,大山外的人,也开始慢慢的走进来。
今年,通过层层选拔。我有幸获得参加联合国成立75周年青年大会的宝贵机会。我想结合这几年的扶贫经历,把我们中国扶贫的好故事、好成绩,分享给全世界。就像今天,我把它们分享给你们。
我希望和你们分享我的开心,我的成长、我的收获,也希望给你们推开一扇门,打开一扇窗。希望在不同地方、不同处境下的你,都如同一棵棵小树苗一样,能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茁壮成长,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将落在你们的身上。孩子们,加油,奥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