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讲话】胸怀天下 绝对忠诚
- 团旗飘扬|2021-04-19
-
作者:学生处
-
阅读量:1576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英雄郭亮的侄重孙郭开。从我记事起就常听父亲说,郭亮是我们家的大英雄。虽然他被杀害时只有27岁,我们从未谋面,但他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样。为了走近他,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听我爷爷和父亲讲了很多故事。后来我发现,越是了解,就越被他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所震撼。
1912年,正是中国最动荡的时候,清朝灭亡,社会黑暗腐败、民不聊生。当时的郭亮只有11岁。回想我的11岁,和很多同学一样,大部分精力都在学习文化课知识。当然,这也得益于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生活在那个年代的郭亮,对现实社会现象有着诸多的疑问和不满。11岁的他写了一首诗叫《问问社会》,里面有这么几句:“为什么种谷人把谷担进富人的仓里?为什么穷人造房富人安居?为什么种棉织布人衣不遮体?人们同活在一个世界,为什么贫富不一?”这是一位少年,对社会的不公正强烈愤慨。11岁的他,心里装着百姓。
在成长的道路上,郭亮始终心怀理想,但实现理想抱负,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作支撑。深知学习重要性的郭亮,发奋图强,1915年,考入了长郡联立中学,也就是现在的长郡中学。他学习有多发狠?这么说吧,当时全校800多名同学参加国文会考,他考了第八名。用现在的话说,是学霸一枚。读高二的时候,有一天,郭亮在长沙街头溜达,就看到湖南督军汤芗铭杀害的革命党人,愤怒的他有感而作,说道:“湘水荡荡不尽流,多少血泪多少仇?雪耻需倾洞庭水,爱国岂能怕挂头!”15岁的他,心里装着国家。
高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郭亮,选择报考湖南第一师范,为什么会报考这所学校?说起来,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故事。读高中的时候,郭亮有一天去湖南一师范找朋友,结果那位朋友刚好不在,却巧遇了洗冷水澡回来的毛泽东与蔡和森,他们就此相识。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传播介绍新思想,探索改造社会的道路。一向关心国家和社会的郭亮被毛泽东的文章深深吸引,开始有了明确的革命思想。并且立志要考入第一师范。当时,郭亮考上一师范的时候,毛泽东在一师范附小担任主事,郭亮经常去向他求教。后来,在毛泽东领导下,郭亮开始参加工人运动。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领导粤汉铁路工人维护自己的利益。1921年,粤汉铁路工人对铁路枕木腐朽坏裂,以及路局无故裁减职工、欠薪严重强烈不满,郭亮作为工人革命的领袖,带领三千工人向不公平发起挑战。最终,取得胜利。20岁的他,心里装着正义。
一心一意干革命的郭亮,成为了敌人的眼中钉。1928年3月,郭亮被叛徒出卖,在岳阳翰林街“李记煤栈”被捕。28日,敌人派重兵押解他到长沙,并连夜对郭亮进行了秘密审讯。那一段审讯词我看了之后,汗毛都立起来了。那个审讯人员问:“你是郭亮吗?”郭亮不卑不亢的答道:“我承认是总工会的委员长郭亮,不必多问!”审问者追问党的地下组织情况,郭亮回答说:“开眼尽是共产党人,闭眼没有一个。”这个回答激怒了审问人,威胁郭亮说:“你不说,我会严刑拷问的!”可郭亮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家常便饭。”残忍的敌人秘密将郭亮杀害,并把他的头颅挂在长沙司门口的“铲共法院”前坪示众,而郭亮从始至终都未曾向敌人低头。27岁的他,心里装着信仰。
从一位热血的爱国少年,到一位忠贞的共产主义战士。郭亮短暂的一生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国家。
作为他的后人,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生活在幸福的和平年代,背靠强大的祖国,我们还需要像郭亮一样的革命精神吗?我想,不仅仅是需要,而是非常需要。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祖国的建设需要我们添砖加瓦,祖国的强盛需要我们竭尽所能。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愿你们像郭亮一样,心系国家、奋斗不息、执着追求,始终拥有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