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讲话】拒绝校园冷暴力
- 团旗飘扬|2022-10-31
-
作者:学生发展处
-
阅读量:935
学生发展处 副主任 周湘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拒绝校园冷暴力》。
同学们,这是我最近听说的校园故事,你们觉得这是暴力吗?有班级因学生会干部检查本班跑操时多次指出跑操问题,而对该同学冷嘲热讽、言语不净。没有身体伤痕、没有流血淤青。其实这就是冷暴力的一种。
它隐藏在校园的角落。有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的学生经历过、或身边有人经历过校园冷暴力。在此前的新闻媒体的报道中,热暴力因为其社会危害大,影响范围广,得到大众关注。然而冷暴力现象在校园中普遍存在,却不被大众所熟知。
校园冷暴力,主要在校园内人际交往间非肢体的攻击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歧视、嘲讽、羞辱、漠视等。
“冷暴力”的表现方式极为复杂,有人将“校园冷暴力”划分为“语言冷暴力”、“行为冷暴力”、“制度冷暴力”和“网络冷暴力”四种类型:“语言冷暴力”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或学生之间进行的讽刺、挖苦,以及学生扰乱课堂秩序、辱骂教师等现象;“行为冷暴力”是指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的“歧视”、“漠视”,从而导致受害者被“孤立”;“制度冷暴力”是指学校或教师采取一些不公正的制度措施对学生进行惩罚;“网络冷暴力”则是指教师或学生通过短信等网络手段对受害者进行伤害,受害者不全为学生,也可能是教师。可以看出,就“校园冷暴力”来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均可采取多种方式对受害者进行攻击。
由于“冷暴力”的评定标准缺乏客观,人们无法效仿肢体伤害评定,将受害者的精神受伤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法律更是无法酌情对施暴主体进行惩处。不难理解,人们平时所强调良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建立,主要基于教育学专业角度和道德层面对师生、学生关系进行的规划和要求。对他人施加“冷暴力”的教师或学生在事后面临的更多是道德上的批评和谴责,如果其行为并未造成受害者病理方面的反应,施暴者便可以逃避相应的责任。
老师们,同学们,请正式校园内的冷暴力,无论对我、对你、对他,冷暴力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学生来说更是深远的,请大家一起杜绝冷暴力。
我的讲话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