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讲话】普通人的“热血”故事
- 团旗飘扬|2023-12-25
-
作者:学生发展处
-
阅读量:808
导语:本期《国旗下的讲话》主讲人,是中国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总队湖南省支队队长、感动湖南十大人物李洪华。从1995年第一次献血至今,李洪华累计捐血225次,献血量超过700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总血量的15倍之多。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在长沙、娄底等地组建志愿献血服务队,这20多支献血服务队发动了一万多名群众,参加了无偿献血服务。因其在志愿献血服务中的突出贡献,李洪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我们一起来听他讲述《普通人的“热血”故事》。
大家好,我是李洪华,是一名献血志愿者。还记得1995年的“八一”建军节,我来到广州参加退伍老兵的战友聚会。交谈中,我和战友们回忆起牺牲的老班长,个个都热泪盈眶。有位战友提出,我们去献血吧!就当是纪念班长了。我们一拍即合,说走就走。那时候,我还不了解什么是献血,我们娄底还没有专门的献血车。受到大家的影响,我们十几个人来到广州市血站,挽起衣袖,献出了平生第一次300毫升血。从这天起,我也开始走向了漫长的“献血之路”。
当然,献血不仅仅是挽起衣袖那么简单,还需要进行详细的体检和筛查,确保每位献血者的身体状况符合献血要求才行。来到血站,登记填表、快检再到献血,血液在无菌密闭的管路中循环、分离,然后再回到体内,我很快就完成了一次成分血捐献。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有些新奇的体验,却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场景。
记得那是零五年,11月份的一个清晨,我接到冷水江市血站的电话,说急需O型血抢救危重病人,一位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大出血,病情刻不容缓。没有丝毫犹豫的时间,我从被窝里爬起来就开车去往冷水江,献了400毫升血,病人转危为安。
在一次次献血中,我了解到一袋机采血小板成分血可以使因止血困难而频临死亡的病人起死回生;一袋机采粒细胞成分可以使严重感染无法控制的患者得以缓解;一袋机采外周血干细胞成分可以使患者有不治之症的血癌病人重建造血功能。无偿献血既是爱心善举,也是一份社会责任,更是互救互助的最佳方式。
从广州到福州,从昆明到长沙,再到娄底、邵阳、怀化等城市,走到哪里,我们的献血之路就“铺”到哪里。在这期间,我的家人非常支持我坚持这项公益活动,也和我一起参与其中,现在,我们全家都是无偿献血积极分子,连续7年获得无偿献血最美爱心家庭,也是全国唯一的五星志愿者家庭。不仅如此,我们还先后成立了20多支无偿献血志愿队,规模每年不断扩大,由开始的十几个人发展壮大到一万多人。
关键时刻,团队的力量就显现出来了。有年春节,娄底市血液库存告急,我们的志愿者团队,3天献血98袋,解了血库的燃眉之急。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的重要作用,常常短缺。我们又专门成立了一支血小板志愿者分队,彻底改变了娄底市长期血小板紧张的局面。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能为这个社会做的很有限,但是我认为献血是一种生命价值的分享,是救人于危难的责任,说不定身边走过的某一个路人,身上就流着我们的血液。江河因波涛而澎湃,生命因热血而沸腾。没上战场,我们却流下了鲜血;不是医生,我们也可以拯救生命。A、B、O、AB,这些不是简单冰冷的字母,而是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