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讲话】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 团旗飘扬|2025-03-31
-
阅读量:20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2404班的刘瑾瑜。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永恒的话题——“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清明时节将临,草木萌发,山河肃穆。今天,我们将站在国旗下,以最庄重的姿态,向所有为民族献身的英烈致以最深切的缅怀他们用生命点燃的火种,正照亮我们脚下的征程。
一、清明追思:以历史为镜,叩问初心
翻开历史的扉页,中华民族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先烈的热血。林则徐虎门销烟唤醒民族觉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血荐轩辕;红军跨越雪山草地的足迹,抗日战场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呐喊……他们用生命筑起民族的脊梁。/清明细雨,无声浸润烈士墓碑。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坚信“光明前途”的誓言,与今日我们擦拭纪念碑的指尖产生跨越时空的共振;赵一曼绝笔信中“母亲是为国牺牲的”字句,正化作校园里“红色家书诵读会”的琅琅之声。/他们不是尘封的过往,而是永恒的星辰。当我们低头默哀时,先烈们用生命诠释的信念正化作清明的雨露——滋养着民族精神的根系,让“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代代相承。
二、精神传承:从清明祭扫到民族脊梁
什么是民族精神?它是屈原“上下求索”的执着,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的气节,是钱学森冲破阻挠的赤诚,是张桂梅扎根山区的坚守。而清明时节,九旬老兵颤抖的军礼、少年队员为无名烈士碑系上的红领巾,正是民族精神最鲜活的注脚。/今天的中国,“蛟龙”深潜、“嫦娥”揽月,是科技工作者对先烈“自强不息”誓言的回应;抗疫战场上的逆行身影,是平凡人对“众志成城”精神的延续。正如清明祭扫时我们轻放的白菊——民族精神从不是虚无的口号,而是具体可感的传承,是危难时凝聚的炬火,是平凡中铸就的丰碑。
三、青年担当:将缅怀化作前行的力量
同学们,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先烈以命相搏换来的盛世。梁启超先生“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唤犹在耳畔,新时代的“长征路”已铺展眼前:如何突破科技“卡脖子”困境?如何用青春守护绿水青山?如何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大地?/清明不仅是追思的终点,更是行动的起点。当我们站在烈士陵园时,不妨自问:能否将“继承遗志”化为每日早读的琅琅书声?能否用社区志愿服务的脚步丈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先烈们以生命为火种,我们便要以奋斗为薪柴——让课堂上的专注、实验室的钻研、运动场的拼搏,成为对英灵最好的告慰。
结语
同学们,国旗的红,是先烈热血浸染;清明的雨,是民族精神的甘霖。让我们铭记:每一束献于墓碑前的鲜花,都应化作建设祖国的决心;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要成为迈向未来的动力。
愿我们以清明为鉴,以英烈为旗,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这代人的答案——
山河无恙,如您所愿;复兴路上,青春有为。谢谢大家!